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组织我校研究生参加“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04-14 | 作者:崔妍 | 阅读次数:
 各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推进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加强研究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现决定组织我校研究生参加“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
        竞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共同主办,秉承“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提高素质、强化实践”的宗旨,为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成长提供有效平台。竞赛自 2014 年起纳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一年一届,其赛制赛程等基本不变。
        现将我校学生参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流程
        竞赛分为参赛报名及参赛作品收集、分赛区初赛、决赛现场评审及颁奖、竞赛总结等环节。具体参赛流程如下:

        二、参赛方式
        (一)参赛对象
        我校在册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已确定攻读研究生资格的本科生
        (二)赛程设置
        竞赛分为技术竞赛和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两大部分,两部分竞赛相互独立,组队、报名、评审、奖励工作均分开进行,互不影响。技术竞赛部分又分为集成电路专业赛(创芯大赛)和七个参赛方向。
        (三)组队方式
        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不接受个人报名。每支参赛队由指导老师、队长和队员组成。在技术竞赛或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指导老师一名或两名,队长一名,队员一名至四名均可,每位指导老师至多指导两支参赛队,每位参赛队员只能加入一支参赛队。
        (四)参赛要求
        参赛学生必须具有正式研究生学籍或已被确认录取资格。有特殊情况的,参赛队员中允许有1 名是本科生,但必须事先向研究生院申请并经过批准。
参赛队伍成员须是对参赛作品有实质贡献的人员,不允许成员挂名。如发现挂名现象,组委会将永久取消挂名参赛者参赛资格,并向各参赛单位通报,请各位参赛者相互监督。
        组队时,由队长确认指导老师顺序和队员顺序,此顺序依据参赛贡献大小确定。获奖证书将严格按照组队顺序制作,不再确认和更改。
        报名截止日期后,参赛队员及参赛作品不可变更。进入决赛后,参赛队可改进、完善其参赛作品,但不可更换参赛作品核心内容和参赛队员。如因特殊情况必须变更,参赛队需向组委会提交变更申请,组委会同意后,方可变更。擅自变更参赛信息的参赛队,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五)报名途径
        参赛团队采用现场预报名的形式,预报名结束后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参赛团队在竞赛官网上完成注册报名、缴费凭证上传及作品提交等正式报名相关工作。
        现场预报名地点:河西校区3号楼三楼西厅研究生院办公室
        预报名截止时间:2019年6月14日(星期五)下午5:00
        联系人:崔老师
        联系电话:60600280
        三、赛题说明
        1.技术竞赛采用开放式命题与企业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参赛队自主选择作品命题。评审重点考察作品的创意和创新性,技术实现以及团队综合能力。
        2.开放式命题分为以下七个参赛方向,参赛队可自行选择参赛方向:
        (1)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包括但不限于针对某一功能应用所开展的具有较强创新创意的电子电路软硬件设计、终端设备或嵌入式系统实现等,如基于FPGA、DSP、CPU、嵌入式系统等开发的软硬件系统、智能硬件、新型射频天线、并行处理系统、仪器仪表等;
        (2)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包括但不限于实现自动控制与自主运行的创新创意通信网络应用模块或系统,如网络安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空间信息网、水下通信网络、工业控制网络、边缘计算等通信或网络设备、系统或软件等;
        (3)通信与网络技术类,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各种通信及网络技术研究开发的创新创意网络应用软件或系统,如网络安全,物联网、无线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或网络设备、系统或软件等;
        (4)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包括但不限于光电感知、传感器、微纳传感器与微机电系统、空间探测等传感与信息获取类软硬件系统,如工业传感、生物传感、生态环境传感、光电探测、遥感探测、定位导航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类,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图像、语音、文本、频谱信号处理和信息处理、特征识别,以及信号检测及对抗的软硬件系统,如安防监控、音视频编解码、网络文本搜索与处理、雷达信号处理、信息对抗系统等;
        (6)人工智能类,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群体智能、决策管理等技术的软硬件系统或智能应用,如:智能机器人、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安防、自动驾驶、智慧家居等;
        (7)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新设计等构建的新型电子信息类软硬件系统,如面向生命健康、艺术创造、环境生态、清洁能源等的新型传感器、电子电路、处理器、通信网络设备、信息处理器以及应用系统等;
        3.企业命题包括兆易创新命题、平头哥命题、ARM命题、TI命题,企业专项奖包括Synopsys人工智能专项奖、MathWorks专项奖、Xilinx专项奖、睿赛德专项奖。具体命题及专项奖信息请于 2019 年 3 月参见竞赛官方网站。
        4.技术竞赛要求参赛队制作符合设计方案的演示实物,向组委会提交的参赛文件为技术论文、演示视频和作品照片的电子文件。
        5.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涉及的作品可以是已实现功能的实物,也可以是未实现功能的概念产品,要求提交的参赛文件为作品介绍ppt和商业计划书的电子文件。
        6.组委会不限制参赛作品所使用工具的品牌和型号,由参赛队自行选择,所使用软硬件工具的品牌不影响竞赛成绩。
        7.参赛队拥有其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不可抄袭他人作品或侵占他人知识产权。如有违规,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8.原则上不鼓励同一学校同一主题作品连续参赛,如果此类作品参赛,请在初赛提交作品时同时提交《作品重大改进说明》。若作品无重大改进而重复参赛,一旦查实,撤销比赛奖项,并以组委会名义向参赛单位发放通知。
        四、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作品难点与创新
        (2)方案论证与设计
        (3)原理分析与电路图
        (4)软件设计与流程
        (5)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
        (6)总结
        不同类型作品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论文字数8000-10000字为宜,具体格式要求参见附件1。
        2.参赛作品演示视频及演示PPT
        (1)视频分辨率不小于640X480,时长不超过15分钟,大小不超过100M,格式为avi、mp4、wmv之一。视频内容应包括作品原理及创新点、结构介绍、功能演示等三部分。
        (2)出现在视频中的参赛队员需穿着正装出镜(男士白衬衣黑西裤黑皮鞋,女士白衬衣黑套裙或黑西裤黑皮鞋),使用普通话讲解作品,配备字幕。
        3.参赛作品展示图片
        参赛作品全貌、特写照片5张,指导老师、参赛队员与作品合影1张,全体成员在参赛单位标志物前合影1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M。
        4.将参赛作品技术论文、演示视频、展示照片的电子档文件打包在一个文件夹中并压缩,命名为“参赛单位-参赛队-作品名称”并上传到网络云盘中,将下载链接提交至竞赛官网,即可完成官网作品提交。
        5.商业计划书专项赛的作品介绍ppt内容应包括
        (1)作品意义及创新点
        (2)作品原理及设计方案
        (3)作品形象及功能模拟。
        ppt模板见附件2。
        如已有作品实物,需一并提供参赛作品演示视频。
        6.商业计划书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项目意义
        (2)团队介绍
        (3)产品内容
        (4)行业及市场情况
        (5)营销策略
        (6)融资说明
        (7)财务计划
        (8)风险控制
        (9)项目实施难度。
        商业计划书模板详见附件3。
        五、评审办法
        1.竞赛分为两级评审,包含分赛区初赛评审和全国总决赛评审。
        2.根据分赛区承办单位具体情况,分赛区可采取现场评审、会议评审、混合评审三种方式进行。全国总决赛采用现场评审的方式进行。
        3.现场评审方式要求参赛队携带参赛作品和作品展板于统一时间集中到指定地点,展示作品功能,进行分组答辩。评委根据技术论文、作品展示情况和答辩情况进行评审。
        4.会议评审方式不要求参赛队员到达评审现场,评委通过参赛作品的电子文档进行分组评审。如有需要,评委可要求参赛队员通过QQ、微信等通讯工具进行视频、语音远程答辩,以求对参赛队和参赛作品充分了解,做出合理的评审决定。
        5.作品答辩分为参赛作品介绍、现场问答二个环节,主要评审参赛作品的创意和创新性、参赛队的整体素质和团体协作能力。
        6.初赛和总决赛的评审标准一致。技术竞赛从选题创意度、创新性、功能完整性、应用价值和答辩表现(现场赛)、论文等维度对作品进行评审;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从作品属性、市场属性、介入性和答辩表现(决赛时)等维度对作品进行评审。以100分制进行打分,给出各参赛作品分数,根据作品分数和获奖比例得出获奖结果。
        7. 技术竞赛初赛由分赛区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商业计划书专项赛初赛由秘书处组织投资机构评委进行评审。
        8.评委采用本校回避原则,不参评自己学校的参赛作品。评审期间,要求所有评委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不接受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干预。
        9.评审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评委意见无法一致时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决定结果。
        10.为维护竞赛纪律,提倡良好的赛风,杜绝不公平竞争,特设立争议期。评审结束后,组委会即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拟获奖参赛队的名单,接受广大师生的举报与申诉,为期十天。如果举报属实,获奖参赛队确有违纪行为,组委会有权取消其获奖资格,并追究有关人的责任。
        11.如参赛队不认可评审结果,可向组委会秘书处提出质询。秘书处组织评委进行复审,评委出具复审意见。复议结果为最终评审结果。争议期结束,组委会正式公布获奖名单。
        六、奖励资助
        (一)大赛组委会奖项设置:
        1.各分赛区设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以及优秀组织奖。商业计划书专项赛初赛设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以及优秀组织奖。技术竞赛初赛一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20%,二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30%;初赛获得一等奖的部分参赛队获得决赛晋级资格,晋级比例根据报名情况确定。商业计划书晋级决赛比例约为10%。
        2.全国总决赛中,技术竞赛设团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最佳论文奖;最佳答辩奖;企业专项奖等奖项。商业计划书专项赛设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最佳商业计划书奖;最佳答辩奖等奖项。集成电路专业赛(创芯大赛)奖励办法参见其补充说明。
        3.全国总决赛中,技术竞赛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原则上分别按照进入决赛队伍的 20%、35%、45%的比例评奖。商业计划书团队一等奖、二等奖分别按照进入决赛队伍的35%、65%的比例评奖。具体数量和其他奖项由组委会根据参赛情况确定。
        4.技术竞赛设“研电之星”团队奖,取TOP10路演的前三名,并颁发“研
电之星”团队奖奖杯。
        (二)校内奖励及资助:
        1.学校将对获得以上奖项的师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奖励办法参照我校研究生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2.对所有符合学校参赛条件并经过学校审核同意参加比赛(以提交作品为准)的参赛队员,学校给予参赛资助200元/人,同时参赛队员的报名费用由学校统一资助支付;对参赛队伍的指导教师,学校给予竞赛指导补助500元/人。
        3.在决赛中需要出差外地参加竞赛时,根据大赛组委会的安排,研究生院将承担实际发生的合理费用(金额以正规票据为准),出差标准参照财务处出差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4.在全国决赛中获奖的研究生,在参评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奖项评审时,其获奖竞赛级别按国家级竞赛级别认定;在华北赛区中获奖的研究生,在参评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奖项评审时,其获奖竞赛级别按省部级竞赛级别认定。
        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工作,鼓励广大研究生跨专业、跨学科组队参赛;报名以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为归口管理单位,指导教师由参赛研究生自行联系,也可以委托研究生院为参赛团队协调联系。
        更多参赛相关信息请点击:https://cpipc.chinadegrees.cn/
        
        附件1: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论文格式要求
        附件2: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PPT模板
        附件3: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商业计划书模板
        附件4: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参赛说明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研究生院
                                                                           二〇一九年四月十五日

相关附件:
  • 附件下载
  •  
     

    版权所有: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联系我们
    河西校区: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38号 邮编:300222 滨海校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大街29号 邮编:300457
    网站设计与技术支持:天津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