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组织我校研究生参加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7-09 | 作者: | 阅读次数:

各学院:

为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经研究,决定组织我校研究生参加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简介

大赛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第十一届大赛由武汉大学承办,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围绕智慧城市主题,以创意设计为主。

二、参赛对象及赛程安排

1.参赛对象:大赛参赛对象为我校正式注册的在读研究生以及已确定攻读我校研究生资格的本科生。

2.参赛报名:提交报名信息、资格审核及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9月8日中午12:00。

大赛参赛报名、资格审核、作品提交均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进行。参赛队伍须在此时间段在大赛官网进行注册报名,并接受参赛资格审核。各参赛队完成网上注册、报名后,请及时联系研究生院进行资格审核。

联系人:郭老师

联系电话:60600282

报名要求:每道赛题每人仅能拥有一支团队(1~4人),可同时选择多个赛题进行研究,不同赛题可以拥有不同的团队,允许跨院校、跨专业、跨单位自由组队。同一作品不可提交多个赛道/赛题参赛。作为队长身份参加的作品不得超过2个。

指导教师说明:每支队伍最多申报2位指导教师,按照申报顺序排序。

参赛单位说明:组队参赛时作品第一作者(队长)所在培养单位为该队伍的参赛单位。

报名成功说明:参赛选手通过大赛官网进行报名与作品提交,由参赛单位负责进行校级审核。大赛规定的项目提交时间截止后,指导教师、参赛队员和项目内容不能进行调整或更改。

知识产权:参赛作品(包含但不限于算法、模型、方案、论文等)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

公平竞技:赛事鼓励原创。禁止在比赛中抄袭他人成果,一经发现将取消比赛成绩并严肃处理。

组织声明:组委会保留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修改的权利、比赛作弊行为的判定权利和处置权利、收回或拒绝授予影响组织及公平性的参赛团队奖项的权利。

3.初赛评审时间:9月8日—9月30日。

4.公布决赛入围名单:10月上旬。

5.全国总决赛时间:10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决赛时间将根据实际情况和教育部有关要求进一步确定,并在官方网站进行提前通知。

三、赛题赛道

1.赛题

本届大赛以创意设计为主,智慧城市与智慧社会为大赛主题,包括定向赛道、自由赛道、企业揭榜赛道、国产大模型应用赛道等四大赛道,其中定向赛道优先解决在智慧城市实际建设中面临的技术和创意痛点问题;自由赛道不设置具体题目,参赛团队可根据自身技术能力自由选择领域和拟定题目;企业揭榜赛道由企业提供支持;国产大模型应用赛道为新增赛道,包括城市知识发掘、虚拟数字人、城市级应用等方向。四类赛道各有侧重,分别评审。赛题详情请见大赛参赛指南(附件1)

2.赛道

定向赛道。本届大赛拟设置的定向赛道包括:低空经济与城市治理、城市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智慧交通与城市出行、智慧生活与大健康、城市建设与数字更新、智慧文旅与多业态融合、韧性城市与智慧应急、新能源与绿色生态、智慧城市遥感,每个赛道不设置具体题目,参赛同学可自行拟定题目。

自由赛道。自由赛道为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无限创意与想象空间,参赛团队可以针对智慧城市的任意主题提出技术创意、软硬件系统或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能装备、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家庭、智慧金融、智慧养老、智慧生态与环保、智慧防灾与应急、城市创新设计、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地、智能风电、智慧文旅、智慧仓储与物流、智能装备、智慧气象与环境监测等领域。

企业揭榜赛道。企业揭榜赛道由赛事支持企业在赛事截止报名前分批动态发布企业的技术需求,包括:基于无人机的建设工程文明施工 AI 智能检测算法研究、无人机测绘航线自动生成算法研究与实现、无人机集群通信延迟导致的协同效率研究、夜间城市环境下无人机避障与导航精度研究、智能问数赋能教育数据优化及智能决策支持研究、基于ManiSkill3平台的双臂协作臂控制算法平台等领域,供同学揭榜参赛。参赛团队可直接与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和成果转化。

国产大模型应用赛道。本届大赛拟设置的国产大模型应用赛道包括:面向国产算力生态的知识发掘与应用、基于国产大模型的情知兼具虚拟数字人、基于国产大模型的城市级应用,参赛同学可结合作品情况选择赛题,也可自行拟定题目。

3.参赛作品要求

创意设计赛的参赛作品鼓励创新与创业紧密融合。参赛作品不仅应在创意、想法、思路等方面新颖,还应具有良好的可实现性,并鼓励团队在市场前景方面进行探索。

申报参赛作品时,定向赛道要选准申报的赛道和赛题,自由赛道要选准类别,作品标题要新颖,内容紧扣智慧城市,简要说明中最好写明灵感来源。

申报参赛作品时,要对创意进行简要的介绍,要对其应用领域、可行性、主要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社会价值、预期经济效益、商业模式与市场前景等内容进行阐述,需附上详细的策划方案。

为确保评审公平,除申报系统需要填写所在培养单位信息外,申报参赛作品的各个部分(包含各类附件)不能出现申报者所在培养单位信息。

每份参赛作品应包括:

①项目简表(模板参见附件2);

②项目说明书(模板参见附件3);

③商业计划书(可选,模板参见附件4);

④补充材料(可选),可以实物、图片、PPT、Flash、视频等,但对于借用软件开发等手段的作品必须附以参赛作者原创的原型系统或者代码。

更多赛题赛道及参赛纪律要求等信息,详见参赛指南(附件1)

四、奖励及资助

(一)大赛组委会奖项设置

大赛将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赛道设置专项奖,并评选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获一等奖的作品中以创新创业路演的方式决出冠军、亚军和季军,其中冠军获得“创新实践之星”称号。获得以上奖项的单位及个人颁发相应荣誉证书,冠军、亚军、季军、一、二、三等奖可颁发相应奖金。奖项设置如有调整,以决赛期间大赛官网的公告为准。所有进入全国决赛的同学将同时获邀参加智慧城市学术论坛及相关活动。所有入围决赛的参赛作品,将参加相关展览展示。

(二)校内奖励

1.学校将对获得以上奖项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一般情况下,竞赛奖励按照获奖之时学校执行的研究生竞赛奖励标准发放,获奖时间以竞赛获奖证书日期为准。同一参赛队伍所获奖励以该队所获得的最高奖励为准,不重复奖励。

2.在决赛中需要出差外地参加竞赛时,根据大赛组委会的安排,研究生院将承担实际发生的合理费用(金额以正规票据为准),出差标准参照财务处出差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3.在全国决赛中获奖的研究生,在参评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奖项评审时,其获奖竞赛级别按国家级竞赛级别认定。在华北赛区中获奖的研究生,在参评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奖项评审时,其获奖竞赛级别按省部级竞赛级别认定。

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工作,鼓励广大研究生跨专业、跨学科组队参赛,报名以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为归口管理单位。以上通知内容解释权归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更多赛事信息,详见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hp/1。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2025年7月9日


相关附件:
  • 附件1: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参赛指南.pdf
  • 附件2: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创意设计赛项目简表.docx
  • 附件3: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创意设计赛项目说明书.docx
  • 附件4: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创意设计赛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版权所有: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联系我们
    河西校区: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38号 邮编:300222 滨海校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大街29号 邮编:300457
    网站设计与技术支持:天津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