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正文
理学院顺利开展“渤海风”研究生学术文化-思而敏行之硕博学术创新论坛发布日期:2022-05-16 | 作者:理学院 张鹏林 | 阅读次数:
为营造理学院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倡导严谨朴实的学风,鼓励研究生在学术上勇于攀登、不断进取,钻研学术、努力成才,全面提升研究生学术科研水平,5月11日,理学院举办了“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第十一届“渤海风”研究生学术文化季——思而敏行之硕博学术创新论坛,本次论坛分别由2019级硕士研究生伊晴和2021级硕士研究生柴瑞麟两位同学担任主讲人,并邀请了党委副书记朱素萍和化学系副教授解洪祥担任点评嘉宾,理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上,首先,伊晴同学分享了题为《纳米纤维素基多孔材料和氮化碳光催化材料》的报告,主要阐述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利用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研究制备出新型功能化纤维素纳米纤丝水凝胶材料,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污染物吸附材料,呈现出三维网络结构,具有高度可调性和空间稳定性,能够有效的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二是经过自组装结合冷冻干燥法得到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的氮化碳光催化剂,其不仅展现出对染料的优异的吸附能力,还能够将染料降解,为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性能良好的光催化剂。这也是伊晴同学硕士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Carbohydrate Polymers》(IF:9.381)。 之后,柴瑞麟同学分享了题为《基于吐昔烯的二维导电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报告。报告的内容为:通过2,3,7,8,12,13-六羟基-吐昔烯与铜离子的液-液界面反应制备出新型truxene-Cu cMOFs。获得的truxene-Cu cMOFs表现出良好的室温导电性,可用于修饰玻璃碳(GC)电极,用于电化学传感百草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毒除草剂)。柴瑞麟同学从本科阶段一直跟随导师开展此课题的相关研究,截止目前,已经取得了高质量的阶段性成果。 报告分享后,两位同学还与大家交流了科研心得体会,主要谈到五个方面:一是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精通相关领域内的专业名词,储备知识,是高效进行文献阅读的前提;二是广泛阅读文献,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阔自己的眼界,查阅高水平文献,从文献中寻找关键问题,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思路,融入自己的想法,推陈出新,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勤动手,切忌眼高手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实验做基础,深入分析,寻找最优方法;四是认真做好实验记录,严格记录试剂的加量,反应时间等要素,保证重复性,即使失败也能很快找出原因;五是多跟导师交流,良好的交流沟通有助于确定实验的可行性,避免浪费时间。 两位主讲人讲解完成后,解洪祥老师对报告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就一些具体内容进行了客观认真的点评,同时,建议大家多思考多动手,关注研究的前沿动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科研成果能够更多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让科研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解老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意见交流,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学术交流作用,促进了研究生各课题组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研究热情。 最后,党委副书记朱素萍对本场报告做了点评,也对同学们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各位同学向两位主讲人学习,心中有信念,坚持不懈,永不言败,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2022年度的硕博学术创新论坛圆满结束,理学院今后还将继续鼓励更多研究生分享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更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用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
版权所有: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联系我们
河西校区: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38号 邮编:300222 滨海校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大街29号 邮编:300457
网站设计与技术支持:天津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